如果一直战斗,就无法同时发笑了。

  LeSoir  

如何看待当代艺术/如何评价艺术作品

之前也有收到类似提问,俺直接转一下~

只是半个幽灵:

  • PART1.我们在看什么

“流行于人类社会的种种潮流与主义,无非是一场又一场的荒诞闹剧。”

波普化的艺术到了今天,与生活并没有明显的界限,很多人纠结于艺术是什么,早在20世纪杜尚就用小便池作出质疑,把艺术的事变成了人生的事,我们大可不必再纠结这个问题。

我很喜欢杜尚——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们总想把一切归类,简单的说我就是一个人,按你们的话说就是一个呼吸者。

艺术不是凭空产生的,在同一历史进程与社会状况下,人们很容易产生相似的需求或观念。当代艺术注重个人的表达。如果关注艺术新闻和艺术史,会发现当代艺术千奇百怪,有将耳朵移植到胳膊上、培育出荧光兔子的生物艺术家,有喜欢跟奢侈品大牌合作的艺术家,有把艺术史放进洗衣机里搅拌……

社会,或者说我们经历的一切造就了我们的艺术。十九世纪的人不会去谈人工智能,我们也很少再思考君主制带来的问题。昆斯说“你们是平庸的!”平庸、充满快餐化扁平化潮流的社会能够要求艺术的高雅吗?在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下,昆斯又说“在这个资本主义泛滥的社会里,艺术品不可避免的要成为商品……我们不要再兜圈子了,还是一上来就当艺术品是商品一样生产吧!

艺术向商业献媚,是时代的荒谬。但如果以艺术的价值是提出问题来看待,难道这件事本身还不够艺术吗?

观众对于艺术品的审视、接受、反应和接受效果也构成了作品的一部分,对于作品的解读讨论或反思,选择赞美还是拉黑艺术家,都在帮助完善作品的内涵。(而能够引发讨论本身就是一种价值)

艺术,无非是世界的“现象”本身,哪怕不能理解也不必惊讶。更重要的是我们由此能感受、体验、认识、思考到什么。


  • PART2.我们如何评价

大多数人(包括我)不是艺术评论行业中人,只说说作为普通看展群众如何吃瓜。

当代艺术的趋势大体可以分为“注重感官与交互的”和“注重哲学的概念艺术”,前者像是约翰·凯奇的《4'33》,观众坐在音乐厅里听一场无声的演出,凯奇认为,构成音乐演出的本质是聆听;后者像是杜尚的小便池,抛弃了技法本身,只为了提出问题。

观众是当代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,专业的人追求智慧的观看,普通的人也可以从直觉或感受道出一二。

在此引用央美周至禹教授书中的话:

我把艺术看作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,而把文化看作是当代社会的一部分,就如同我在生活中看到的任何事物一样,均是自然发生的现象。这样我便心平气和地去观看、思考,并得出我自己的结论。

我不轻易地判断是非和好坏,这表明了我的一种态度,便是视一切艺术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呈现。但是就具体的一些问题,我又必须鲜明地说出我的观点,因为毕竟在一类流派中,总归是可以比较好坏优劣的。艺术的好坏,常常指向表现主题和技术。并且,如果我这样判断,就必须言明我的依据和标准,否则我只能说喜欢和不喜欢。


——————

我先后在央美以及RMIT的art&communication系读过,主要做独立游戏,也做些纯艺课题,既不算外行,也不算内行,因此必然存在我的局限性。

周至禹老师给了我很大启发所以我引用了他许多观点(大力推荐老师的书)。

在如今的环境下,说话变成一件危险的事情,无动于衷闭口不谈永远是最最正确的,但那也太无趣了。所以我们需要艺术。

评论
热度(281)
  1. 共5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 LeSoir | Powered by LOFTER